2005年04月20日
撰文:035070
幻想曲
欣賞分析超越
欣賞幻想曲
迪士尼1940的幻想曲,一直被視為動畫界的經典作品。在堂上看的幻想曲片段,屬於整部幻想曲的其中一章。當年迪士尼邀請交響樂團一邊奏著貝多芬的第六號田原交響曲,一邊按音樂配上不同畫面,組成一個希臘神話世界的故事。畫面中的神、天使、人馬、小飛馬,馳騁於一個無限廣闊的自然世界內。看著他們,我感覺自己置身於一場盛宴之中。
整個故事共分為五幕,而我最喜愛其中兩幕。故事的第三幕是人馬互相追求,男才女貌,載歌載舞。導演將男女交流時的甜蜜及細膩演繹出來,令人彷如墮進片中的戀愛場面,如痴如醉。丘比特天使又特地撮合一對單身的男女人馬,細節令人會心微笑。加上酒神在不停的奉上美酒,酒神祭下的愛情,更令人沉醉在那氛圍之中。
第四幕也是令我著迷的。雷神和電神不停的放下雷電,劈碎了酒神的大酒桶。
看著酒神漂流在酒海中,我既驚且喜。驚者,是導演的想像力竟然如斯豐富;
喜者,是因為看到了我恨不得做到的事情,置身酒海之中,漂浮半天。(雖然我不懂喝酒……)如果每一部電影我也記著一個畫面,這部幻想曲最叫我難忘的就是這一幕。
分析幻想曲
幻想曲是迪士尼的第一部古典音樂動畫電影。這部影片主要由七部古典音樂組成,演奏的樂團是費城交響樂團指揮是利奧波德•斯托科夫斯基。堂上所看到的其實是影片第五章的貝多芬的第六號田原交響曲,而它又細分為五段旋律,畫面與音樂互相結合:
01. AWAKENING OF CHEERFUL FEELINGS UPON ARRIVAL IN THE COUNTRY
02. SCENE BY THE BROOK
03. MERRY GATHERING OF COUNTRY FOLK
04. THUNDERSTORM
05. SHEPHERD'S SONG: HAPPY AND THANKFUL FEELINGS AFTER THE STROM
第一節,描述晨光初現,希臘神話生物紛紛亮相,生機勃勃的在原野中飛舞。
第二節,飛馬飛到小橋流水旁,在溪間不停玩耍,充滿童稚的趣味。
第三節,人馬與丘比特炮製溫馨的戀愛場面,在酒神祭上載歌載舞。
第四節,雷雨交加,水流成災,眾生紛紛躲避。
第五節,雨過天青,眾生細看夕陽西下。月光女神發出銀色的光輝;夜幕女神更拉下大地的帷幕。故事亦隨之完結。
音樂與畫面配合上,我認為以第四幕雷暴最為出色。旋律極大的聲音,畫面上就有雷神打雷與電神射出雷電箭,視與聽兩者結合,令人心驚膽跳。出色的配合,更使本片榮獲第14屆奧斯卡音樂和錄音技術獎。資料顯示,當時迪士尼使用了世界最早的立體音響來拍片,還因此引起美國軍方的高度關切。
除了音效出色之外,迪士尼的幻想曲藝術成就主要有兩個:
一、歷史上首次結合古典音樂和美術畫面,用美術來詮釋音樂;二,將古典音樂結合電影,其實將電影的範圍擴闊—電影不單是娛樂,更加可以提升為藝術價值的層次。這項成就,可謂前無古人,後無來者,也是令幻想曲成為經典的主要原因。
超越幻想曲
幻想曲是結合了古典交響樂與豐富的視覺畫面而成的精采作品。如果要再進一步分析它,我們可以運用符號學概念。看得見、摸得著的,是為符徵;而另一面是它背後所表達的某種意思,是為符念。
在幻想曲中,我們看到的畫面是希臘神話世界,是為符徵;它背後所代表的,其實是人類長久以來對天堂/烏托邦的情感投射,是為符念。希臘神話是古人憑想像力,將人、神、自然的關係,藉由故事與比喻創造而成。這些故事背後代表的其實就是古代人的世界觀與價值觀。
幻想曲這部電影可以視作一件藝術作品。舉凡藝術作品,都追求一種向上的意境、追求一種藝術上的價值—說穿了,其實就是追求真善美的價值。貝多芬的田原交響樂在追求這種美的意境,希臘神話也是在追求這種美的意境,當兩者結合,
其實就是人類再一次描述自己靈魂對理想世界的幻想與追求。假如幻想曲背後有一種超越性的瑰麗,我想就是因為它觸及了人類自己也不察覺的、渴求理想世界的內心呼喚吧。
幻想曲中的七部古典音樂:
1.巴哈︰D小調觸技曲與賦格曲﹙Toccata and Fugue in D
Minor﹚
2.柴可夫斯基︰胡桃鉗組曲﹙The Nutcracker Suite﹚
3.杜卡︰魔法師的學徒﹙The Sorcerer's Apprentice﹚
4.史特拉汶斯基︰春之祭﹙The Rite of Spring﹚
5.貝多芬︰田園交響曲﹙Pastoral Symphony﹚
6.龐開力︰時辰之舞﹙Dance of the Hours﹚
7.穆梭斯基︰荒山之夜/舒伯特︰聖母頌﹙Night on Bald
Mountain/Ave Maria﹚
} else { ?>
Godaikk 只跟部份人分享這資訊。